不知道大伙儿最近上高速没?我昨儿个从老家回来,一上高速就瞅着新鲜事儿了 —— 路边那些牌子,齐刷刷换了新衣裳!以前啊,那路牌上又是汉字又是英文,跟俩哥们儿并排站似的,远看密密麻麻;现在可好,一水儿的方块字,黑底白字儿,老远就能瞅清楚,那叫一个敞亮!我当时就跟副驾的哥们儿说:"嘿,这改得真地道!" 他还不信,说我老眼昏花了,结果凑近了一看,也直拍大腿:"可不是嘛!这看着多舒坦,再也不用跟看天书似的眯着眼找字儿了!"
一、那些年被英文路牌坑过的血泪史
要说这英文路牌,我可太有发言权了。想当年我刚拿驾照那会儿,第一次上高速,手心全是汗。本来就紧张得跟揣了只兔子似的,结果路牌一过来,好家伙 ——"G1 京哈高速" 旁边跟一串 "JINGHA EXPRESSWAY",看得我脑子直打结。您猜怎么着?我光顾着琢磨那串字母是不是拼错了,愣是错过了该下的出口!等反应过来的时候,导航 "嘀嘀嘀" 地叫唤,我这心呐,拔凉拔凉的。最后多绕了五十多公里,到地方的时候,人家饭局都快散了,尴尬得我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展开剩余83%后来跟老司机们唠起这事儿,才发现不是我一个人栽过跟头。楼下王大爷家的儿子,去年跑长途拉水果,就因为把路牌上的 "B" 看成了 "8",本来该往保定走,结果直奔八达岭去了。一车厢的桃子闷在车里,多绕了仨小时,到家烂了小半箱,气得王大爷三天没理他。还有我表姑,退休后跟团去自驾游,在高速上跟领队车走散了。她老人家眼神儿本来就不太好,路牌上的英文跟蚂蚁似的,愣是分不清 "东" 和 "南" 对应的单词。最后在服务区待了俩小时,直到领队找过来,哭得跟个孩子似的:"这洋文玩意儿,简直是折腾人!"
您还别笑,真有数据说了算。前两年交通部门搞过个调查,说高速上因为标识不清引发的小剐小蹭,有三分之一都跟这中英文混排有关系。尤其到了晚上,路灯一晃,英文那串字母反光得厉害,汉字反倒看不清楚了。有司机调侃说:"这路牌不是给中国人看的,是给夜视仪看的吧?"
二、时代变了,咱路牌也得跟上趟儿
有人可能要说了:"人家外国人来中国咋办?看不懂路牌多不方便!" 哎,您这话在十年前说,我还真得琢磨琢磨。可现在都 2024 年了,谁手机里没个导航 APP 啊?就拿我那刚上大学的侄子来说,上次带个美国同学来家里玩,从机场到我家,全靠导航指路。那外国小伙子拿着手机,一口一个 "导航说左转",比我这本地土著都门儿清。临走时他还跟我说:"你们中国的导航太神奇了,连哪条车道能上桥都知道,比路牌好用多了!"
再说了,您见过哪个国家的路牌上,特意标着中文的?我前年去欧洲旅游,在法国高速上跑了三天,就没见过一个汉字。人家路牌上不是法文就是德文,最多加个欧盟的统一标识。咱不也靠着导航和比划,顺顺利利玩下来了?老话说得好,"入乡随俗"。外国朋友来咱这儿,咱有翻译软件,有双语导航,实在不行,服务区还有工作人员能帮忙。真犯不着在路牌上费那劲 —— 您想啊,高速上车速那么快,就算是老外用路牌,也得提前老远就找,哪有导航实时提醒来得靠谱?
还有人说:"这不是折腾吗?以前那样挺好的。" 哎,这话我可不认同。就像咱家里的家具,用久了还得换换位置呢,何况是关系到千万人安全的路牌?我记得小时候,村里的路牌就是块木牌子,写着 "王家庄" 仨字,照样认路。后来车多了,换成铁皮牌子,加了拼音。再后来高速通了,才跟上英文。这就跟咱穿衣服似的,小时候穿开裆裤,长大了还能穿吗?时代变了,规矩也得跟着变,这才叫与时俱进嘛!
三、纯中文路牌,看着就亲切!
说真的,这次改完的路牌,我是打心眼儿里喜欢。上礼拜跑了趟天津,特意留意了一路 ——"塘沽出口" 四个大字加粗加大,老远就能瞅见;"下一服务区 50 公里",数字比以前大了一圈,老花眼都能看清楚。最让我舒坦的是那些提示牌。以前 "前方施工" 旁边跟个 "ROAD WORK AHEAD",看着就啰嗦;现在就五个字,清清楚楚,一脚油门的功夫就看明白了。副驾的哥们儿说:"这改完之后,感觉高速都变宽了!"
我还特意问了问跑货运的堂哥,他跑高速比我吃饭都勤。他说:"以前拉着货赶时间,眼睛得跟扫描仪似的,在中英文里扒拉汉字。现在好了,一眼扫过去就知道该往哪走,心里踏实多了。" 他还给我看了手机里存的照片,新换的路牌在阳光下特显眼,"你看这字儿,多精神!"有数据说,先换了新牌的那几条高速,因为看错路牌导致的事故,直接降了快一半。就拿京港澳高速河北段来说,上个月刚换完,服务区工作人员都说:"以前天天有人来问 ' 是不是走过头了 ',这阵子明显少多了。"
其实不光是高速,城里的路牌早就开始 "去英化" 了。去年我去北京,发现地铁里的标识也改了,以前 "换乘站" 旁边必有 "TRANSFER STATION",现在就一个大大的 "换" 字,外加箭头,比以前清楚十倍。有回在地铁站听见俩老外聊天,说虽然看不懂字,但看箭头和颜色就知道该往哪走。其中一个还说:"这些方块字挺好看的,像艺术品。" 您瞧瞧,人家都没觉得不方便,咱自己倒先替人家操心了。
四、这可不是小事儿,藏着咱的底气
可能有人觉得,换个路牌多大点事儿?值得这么掰扯吗?哎,我跟您说,这事儿还真不简单。您想啊,路牌是啥?是一个国家的脸面,是给外人看的第一张名片。以前咱总觉得,路牌上加点英文才显得 "国际化",才够洋气。可现在不一样了,咱中国的高速里程世界第一,咱的高铁跑遍全球,咱的导航技术领先世界,凭啥不能让别人来适应咱的文字?
就像我家老爷子说的:"以前穷的时候,总想学人家穿西装打领带;现在日子过好了,才发现咱的中山装、唐装,穿着更舒服,也更有范儿。" 这路牌上的汉字,不就是咱文化的 "中山装" 吗?再说了,全球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。我小侄女在小学当老师,说她们学校的外教,天天追着她学汉字,说 "学会了中文,才能真正了解中国"。还有那些孔子学院,都开到 180 多个国家了,说不定过几年,外国朋友看到咱的中文路牌,比咱还亲切呢!
前阵子看新闻,说意大利那不勒斯市,为了方便当地华人,特意在唐人街挂了中文路牌。人家都能包容咱的文字,咱自己的土地上,用自己的字,有啥不行的?我还记得小时候,老师教我们写汉字,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,横平竖直里藏着做人的道理。现在看着高速上那些方方正正的字,心里真挺自豪的。这字儿,咱用了几千年,养活了一辈又一辈的中国人,凭啥不能在自家的路上堂堂正正地亮出来?
五、有人担心?咱早想到了!
当然了,也不是说英文就完全不见了。您要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,在一些关键的地方,比如国际机场、边境口岸,还是有双语标识的。就像咱待客,总得给客人递双筷子,这叫礼数。但礼数归礼数,不能乱了主次。就像家里请客,桌子上肯定是以咱自己的家常菜为主,再添俩客人爱吃的菜,这才叫周到。要是满桌子都是外人爱吃的,反倒显得咱不自信了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
有回跟小区里的老外聊天,他说最喜欢中国的一点,就是 "有自己的规矩和节奏"。不像有些国家,为了迎合别人,把自己的文化改得乱七八糟。"看到满街的汉字,就知道自己到中国了,这种感觉很奇妙。" 他这话,我记到现在。其实啊,真正的国际化,不是把自己变成别人,而是让别人尊重你。就像咱的乒乓球,全世界都学咱的打法,没人说咱 "不国际化";咱的春节,现在全球都在过,舞龙舞狮、贴春联,人家也没说 "看不懂" 就不过了。文化这东西,越自信,越有吸引力。您看那些好莱坞大片里,不也总加几句中文台词,放几个中国元素吗?为啥?因为咱有影响力了,人家愿意来了解咱。这路牌上的汉字,就是这种影响力的小缩影。
六、说到底,方便自己人才是正经事
最后跟大伙儿掏句心窝子话:开车上路,啥最重要?安全!路牌是干啥的?就是给咱指路,保咱安全的。以前那些中英文混排的牌子,就像给菜里放了不该放的调料,看着花哨,吃着别扭。现在好了,纯中文路牌,就像一盘清炒青菜,原汁原味,吃着舒坦,也放心。我那开出租的老伙计说得好:"咱天天在路上跑,图的就是个顺顺当当。路牌清楚了,心里就亮堂,挣钱都有劲儿。" 您瞧,这才是最实在的。
可能还有人不适应,觉得 "还是老样子好"。没关系,凡事都有个过程。就像当年推行简体字,一开始也有人反对,可后来发现,确实方便多了。这新路牌也一样,用着用着,您就会发现它的好。昨儿个我又上了趟高速,看着路边那些崭新的中文路牌,心里特敞亮。阳光照在牌子上,那些方块字好像都活了过来,透着股精气神。那一刻我就想,这才是咱中国的高速,有咱自己的味儿,有咱自己的底气。
各位老司机、准司机们,你们觉得这新换的路牌咋样?有没有跟我一样觉得舒坦的?或者有啥别的想法?都欢迎在底下聊聊。反正我是举双手赞成 —— 就冲这看着清楚、心里踏实,我就得给这个政策点个大大的赞!行了,今儿个就唠到这儿。开车上路,别忘了 "一看二慢三通过",咱平平安安出门,顺顺利利回家,比啥都强!下次再跟大伙儿唠别的新鲜事儿,回见了您内!
发布于:江西省华亿配资-股民配资平台-在线股票配资-我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